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的临床应用在中国已有33年的历史,其目的是对有正常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进行基本营养补充及营养治疗。在肠内营养支持时如何将营养液规范输注体内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掌握适应证,还要考虑患者的胃肠道耐受情况.另外,在不能经口饮入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部位的管饲喂养。如何选择导管的材料及置管部位,是肠内营养支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里仅介绍与患者管饲肠内营养相关的几种常见置管技术。
一、肠内营养饲养管的特点 经肠道通道器械在构造所用材质、长度和直径、管心针或导引线存在、导管负荷、Y-口存在以及一个以上孔径存在较大差异。 1、材质 目前市场上常用肠内营养饲养管采用聚氯乙烯、聚氨基甲酸酯、聚硅氧烷或聚氨基甲酸酯-聚硅氧烷混合材质制成。聚氨基甲酸酯、聚硅氧烷以及混合材质导管柔软、并多采用钝化材质制成的。聚硅氧烷导管最软,抽吸时可能萎陷。聚氯乙烯是价格便宜的材质,但有酸存在时可能随时间延长而硬化,由于远端顶部变硬而导致鼻粘膜刺激、导管开裂或折断、可能增加胃穿孔风险。为床旁、外科、内窥镜或荧光镜放置而设计的导管,通常是X线完全不能透过的或是具有X线不能透过的金属线,以方便采用X线光片确认其位置。 表 常见肠内营养饲养管的特点
表 不同内径鼻饲管的比较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