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治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中国营养治疗网 液囊空肠导管专题

                               防 患 未 然    锦 上 添 花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者均应明白:医疗是有风险的;其后果时有是不可逆的。风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控的,一类是不可控的。作为医者,力求把可控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此外,尚需对不可控风险进行不懈探索。

 

外科治疗是当今医学不可缺少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不完善也是不完美的方法。其实质是破坏性治疗,时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无论是简单手术还是复杂手术,无论是人工手术还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手术并发症是永恒的课题。上等医设法防范并发症;中等医及时处理并发症;下等医疲于治疗并发症。因此,只有“防范未然”之策,才能获得“锦上添花”之益。

 

在临床上,为防范治疗手术并发症及获得最佳疗效,常需一种适宜的空肠导管。为此,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也有诸多的产品:然而均是在胃管的基础上,把导管加工成更长的圆柱体,为了将细长的导管插入空腔,在导管腔内放入导丝、或在前端塞进金属、或在前端盘成螺旋状(进口的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等等,方法层出不穷,但导管在体内外均是直径不变的圆柱体。因此,临床应用效果并非尽人意。对于手术病人,医生在手术时会在空肠上用刀或用细针戳个孔放进一根皮管,从腹部上打个洞拉出即常说的空肠造瘘。但这种方法毕竟属创伤性,有引起肠漏、肠梗阻等并发症之虞。因此,医生常用于复杂或认为预后不理想的手术,而对于常规常见的手术则不以为然,一旦手术产生并发症又后悔莫及。对于非手术病人,只能借助胃镜或光的帮助下,取上述某一根导管艰难的插入空肠。而这种方法不仅病人痛苦,且受病情、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脑手术等危重病人,在早期受病情限制无法实施,往往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由于长期没有适宜的空肠导管,一些本应使用空肠导管的病人,医生习惯无奈由胃管取而代之,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时而产生严重后果如返流性窒息。

     

近年,我国学者成功研制液囊空肠导管(国家发明专利号:ZL03115803XZL032294352)。已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作为一种新型医疗器械上市。迅速得到推广应用,深受医患一致好评。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营养治疗网  

GMT+8, 2023-3-25 17:55 , Processed in 0.1244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